嗖付(喊着“不要太瘦哦”的碧生源,如今自己“瘦”了)
抖音优惠券
2023-10-31 20:32
194
碧生源大喊“别太瘦哦”,现在自己“瘦”了。
来源:中新网客户端
喊着“别太瘦哦”的碧生源,嗖付现在自己“瘦”了。
中新。com客户端北京3月27日电(谢艺观)“碧生源减肥茶太棒了!不要太瘦,碧生源减肥茶。嗖的一声就瘦了;每天喝酒,每天减肥,真的不

胖了!”这曾经是碧生源减肥茶的家喻户晓的口号,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。碧生源的广告就像白金和妻子的口服液一样,在电视上刷出了足够的存在感。
然而,打着“减肥”的口号,让成千上万的女性“前赴后继”的碧生源这次却瘦了。
截图自碧生源京东自营旗舰店。
业绩亏损后出售房屋
根据碧生源最近发布的财务报告,2018财年收入约为3.78亿元,较2017年下降约22.4%,由盈转亏,总亏损9347.2万元。
事实上,碧生源近年来一直在亏损和利润之间徘徊。从2013年到2018年,碧生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.88亿元、5.64亿元、6.63亿元、5.15亿元、5.43亿元和3.78亿元;净利润分别为-0.9亿元、0.45亿元、0.88亿元、-0.75亿元、0.053亿元和-0.93亿元。
2015年,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公开表示,在过去的15年里,碧生源和整个团队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卖了两袋茶,一袋是碧生源减肥茶(现称“常菁茶”),一袋是碧生源常润茶。
如今看来,业绩并未好转,与碧生源常润茶、常菁茶两大明星产品销量下滑有关。2018年,常润茶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.8%至1.14亿元,销售额从2017年的1.52亿包茶包下降到2019年的8630万包茶包;常菁茶销售收入下降22.9%至1.5亿元,销售额下降至1.18亿包茶包。
这两种产品曾经支撑着碧生源的“一片天空”。2010年,常润茶和常润茶分别占嗖付年营业收入的64.8%和34.8%。然而,常润茶和常润茶的销售收入连年下降。到2018年,两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比八年前下降了79.86%和50.66%。
陷入亏损的碧生源,甚至卖掉了大楼。2018年12月31日,碧生源宣布将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大楼以5.5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吉宝。净销售收入约5.2亿元,其中补充集团日常运营资金约1.5亿元,偿还贷款约2.5亿元,向股东支付股息和潜在投资约2.5亿元。
“盛极而衰”之路
说起碧生源这个品牌,可以追溯到2000年。当时,赵一弘结束了多年的饮料销售生涯,与几位合作伙伴投资创立了“碧生源”品牌。
为提高知名度,碧生源开始了“广告之旅”。财务报告显示,2007年碧生源广告费用为0.49亿元;2008年为1.18亿元;2009年为1.97亿元。
巨额投资让碧生源的广告铺天盖地地出现在电视、药店、公交车上。“碧生源经常润茶。快给你的肠子洗澡。”“碧生源减肥茶太棒了!手臂和腿都瘦了,肚子也不见了。在这里瘦,在这里瘦,在这里瘦,穿什么衣服都好看。”
广告业的大力投入给碧生源带来了销售和收益。到2009年,碧生源的销售增长率达到99.1%。2010年,碧生源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,成为内地第一家保健茶公司。那一年,碧生源的收入创历史新高,达到8.74亿元。
从2011年开始,持续投放的广告并没有给碧生源带来持续增长的利润。从2016年5月1日起,监管机构明确禁止生产名称中含有表达产品功能的保健食品。2016年5月,“碧生源牌减肥茶”不得不停产,11月更名为“碧生源牌常菁茶”,重新获批上市。同年,碧生源亏损7456.6万元。
“碧生源的损失是综合因素造成的。关键原因是涉及到夸大宣传,碧生源的广告影响很大。”中国食品工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中国减肥者现在有了一定的健康意识,预计会被消费者抛弃。
截图自天猫碧源官方旗舰店
能“东山再起”吗?
为了改善这种情况,2015年4月,碧生源与海正药业合作,代理海正药业的奥利司他减肥药品将减肥保健茶市场延伸至OTC减肥药品市场。
在2018年中期报告中,碧生源提到,2018年上半年,碧生源品牌高纤维代餐饼干在电商平台上推出;维生素E软胶囊、维生素C片、维生素C咀嚼片、碧生源品牌B族维生素片;碧生源品牌芦荟软胶囊;玫瑰人参红糖等新产品。
这类衍生产品的销售效果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好,在天猫碧生源官方旗舰店,这些产品的月销量大多不超过一万。
为了促进销售,碧生源还结合旗袍元素,于2018年上半年推出了常菁茶和常润茶的国粹包装,并将其命名为“樱花女孩”,以吸引更多年轻人。
同时,碧生源不再仅仅依靠JD.COM、天猫等平台流量来获取新的用户群,而是开发唯品会、拼多多、辣妈计划等平台业务。
为了建立更合理的分销团队,碧生源甚至调整了绩效考核方式,将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从“经销商出货考核”转变为“纯销售考核”,将重点人员的绩效考核模式从“绩效提成”转变为“业务成果共享”。
朱丹蓬认为,过去碧生源产品的销售更多的是广告营销的驱动力,而不是产品质量或产品升级创新带来的增长。碧生源要想东山再起,必须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升级做好文章。(结束)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
碧生源大喊“别太瘦哦”,现在自己“瘦”了。
来源:中新网客户端
喊着“别太瘦哦”的碧生源,嗖付现在自己“瘦”了。
中新。com客户端北京3月27日电(谢艺观)“碧生源减肥茶太棒了!不要太瘦,碧生源减肥茶。嗖的一声就瘦了;每天喝酒,每天减肥,真的不
这曾经是碧生源减肥茶的家喻户晓的口号,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。碧生源的广告就像白金和妻子的口服液一样,在电视上刷出了足够的存在感。
然而,打着“减肥”的口号,让成千上万的女性“前赴后继”的碧生源这次却瘦了。
截图自碧生源京东自营旗舰店。
业绩亏损后出售房屋
根据碧生源最近发布的财务报告,2018财年收入约为3.78亿元,较2017年下降约22.4%,由盈转亏,总亏损9347.2万元。
事实上,碧生源近年来一直在亏损和利润之间徘徊。从2013年到2018年,碧生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.88亿元、5.64亿元、6.63亿元、5.15亿元、5.43亿元和3.78亿元;净利润分别为-0.9亿元、0.45亿元、0.88亿元、-0.75亿元、0.053亿元和-0.93亿元。
2015年,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公开表示,在过去的15年里,碧生源和整个团队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卖了两袋茶,一袋是碧生源减肥茶(现称“常菁茶”),一袋是碧生源常润茶。
如今看来,业绩并未好转,与碧生源常润茶、常菁茶两大明星产品销量下滑有关。2018年,常润茶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.8%至1.14亿元,销售额从2017年的1.52亿包茶包下降到2019年的8630万包茶包;常菁茶销售收入下降22.9%至1.5亿元,销售额下降至1.18亿包茶包。
这两种产品曾经支撑着碧生源的“一片天空”。2010年,常润茶和常润茶分别占嗖付年营业收入的64.8%和34.8%。然而,常润茶和常润茶的销售收入连年下降。到2018年,两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比八年前下降了79.86%和50.66%。
陷入亏损的碧生源,甚至卖掉了大楼。2018年12月31日,碧生源宣布将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大楼以5.5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吉宝。净销售收入约5.2亿元,其中补充集团日常运营资金约1.5亿元,偿还贷款约2.5亿元,向股东支付股息和潜在投资约2.5亿元。
“盛极而衰”之路
说起碧生源这个品牌,可以追溯到2000年。当时,赵一弘结束了多年的饮料销售生涯,与几位合作伙伴投资创立了“碧生源”品牌。
为提高知名度,碧生源开始了“广告之旅”。财务报告显示,2007年碧生源广告费用为0.49亿元;2008年为1.18亿元;2009年为1.97亿元。
巨额投资让碧生源的广告铺天盖地地出现在电视、药店、公交车上。“碧生源经常润茶。快给你的肠子洗澡。”“碧生源减肥茶太棒了!手臂和腿都瘦了,肚子也不见了。在这里瘦,在这里瘦,在这里瘦,穿什么衣服都好看。”
广告业的大力投入给碧生源带来了销售和收益。到2009年,碧生源的销售增长率达到99.1%。2010年,碧生源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,成为内地第一家保健茶公司。那一年,碧生源的收入创历史新高,达到8.74亿元。
从2011年开始,持续投放的广告并没有给碧生源带来持续增长的利润。从2016年5月1日起,监管机构明确禁止生产名称中含有表达产品功能的保健食品。2016年5月,“碧生源牌减肥茶”不得不停产,11月更名为“碧生源牌常菁茶”,重新获批上市。同年,碧生源亏损7456.6万元。
“碧生源的损失是综合因素造成的。关键原因是涉及到夸大宣传,碧生源的广告影响很大。”中国食品工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中国减肥者现在有了一定的健康意识,预计会被消费者抛弃。
截图自天猫碧源官方旗舰店
能“东山再起”吗?
为了改善这种情况,2015年4月,碧生源与海正药业合作,代理海正药业的奥利司他减肥药品将减肥保健茶市场延伸至OTC减肥药品市场。
在2018年中期报告中,碧生源提到,2018年上半年,碧生源品牌高纤维代餐饼干在电商平台上推出;维生素E软胶囊、维生素C片、维生素C咀嚼片、碧生源品牌B族维生素片;碧生源品牌芦荟软胶囊;玫瑰人参红糖等新产品。
这类衍生产品的销售效果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好,在天猫碧生源官方旗舰店,这些产品的月销量大多不超过一万。
为了促进销售,碧生源还结合旗袍元素,于2018年上半年推出了常菁茶和常润茶的国粹包装,并将其命名为“樱花女孩”,以吸引更多年轻人。
同时,碧生源不再仅仅依靠JD.COM、天猫等平台流量来获取新的用户群,而是开发唯品会、拼多多、辣妈计划等平台业务。
为了建立更合理的分销团队,碧生源甚至调整了绩效考核方式,将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从“经销商出货考核”转变为“纯销售考核”,将重点人员的绩效考核模式从“绩效提成”转变为“业务成果共享”。
朱丹蓬认为,过去碧生源产品的销售更多的是广告营销的驱动力,而不是产品质量或产品升级创新带来的增长。碧生源要想东山再起,必须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升级做好文章。(结束)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